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名师引领促师范技能提升---记外国语学院19英语(师范)《教育见习(三)》

发布时间:2021-12-06

因为疫情的影响,外国语学院19英师教育见习(三)改为线上见习的形式,但是尽管如此,在认真负责的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依然收获满满。

11月29日上午8:00-11:30温州市首届名师金浪老师线上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观课策略与方法》的讲座。在讲座中,金老师首先讲解了备课应该采取的策略——根据核心素养,逆向设计教学环节并制定学习目标串。金老师也提供给我们许多课堂观察量表,帮助改进我们的课程设计。此外,金老师对温州第八中学陈博丽老师的外研社版七下M4U1 Everyone will study at home一课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备课前要对课本目录、教参目录、文本内容、学情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全面了解所教内容;设计课程时需要有层次递进,这就需要我们统揽整个模块,在设计一节课最后任务活动的时候,有意识地设计出可导入下一节课的活动等等。金老师的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教学不仅要有知识语言,也要有深度和温度。


在2021年11月29日 下午,金杨琴老师开设了名为《初中英语常态听说课教学路径的思考》的线上讲座。老师首先介绍了该次讲座是区别于公开课的常态课,接着老师介绍了一些现实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在分析了当前听说课的现状后,金老师提到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听说技能参考建议,介绍了听前活动的目的,听中的活动设计参考,以及听后活动产出。通过对听和说环节的分析,强调在实际听说课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听说整合、以听促说、以说导听,把说有机地渗透到听前,听中,听后的每一个环节中。在详细的介绍听前、听中、听后的环节中的理论知识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后,在每个环节使用了具体的课例,从理论延伸到了实际,具有实际性。在最后的金老师做了一堂课例分享。

11月30日上午,温州外国语学校的林颖洁老师为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19级英语(师范)的学生带来了一堂关于《指向听说能力发展的听说课课例分析》讲座。林颖洁老师首先和同学们分析了一下目前听说课堂的现状,也分享了自己对于听说课的理解。林颖洁老师认为让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后林老师分享了她的课程设计的灵感来源,并且对于教材进行了解读。其中,林颖洁老师特别强调了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意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最后的评课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对老师的示范课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了自己从这堂课中学到的,也提出了自己认为课堂还有的可以改进的一些地方。

2021年11月30日13点30分,我们在钉钉上开展了第二天下午的研习讲座。今天的主题是《关于文本拓展的几点思考》,授课教师是来自温州市第二十七中学的陈蔷蔷老师。陈蔷蔷老师在课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包括文本解读、音乐解读、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为我们展示英文歌曲的教学拓展课程。通过十次播放歌曲,让同学们在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的同时,增加了自己的英语词汇和歌曲量。接下来是小组评课环节,各小组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老师讲课有针对性,用唱的方式理解内在含义和情感。分析全面,语言修辞手法背景等,环节连贯,一点点深入推进。深度挖掘歌词的情感变化,画画的方式让歌词具体化等。最后感谢陈老师为我们分享这次讲座,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学会一首歌,从来不只局限于简单地会唱而已。老师在贯彻课标中的核心素养的同时,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跨学科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不失为一节优秀的文本拓展课。听完老师的分享,我们都受益匪浅!

2021年12月1日早晨,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19级英语师范专业的同学们开始了第三天的见习,来自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的陈宝荣老师,为我们开展了《做“三力“班主任,让德育效果更”给力“》的讲座,为我们分享他的工作经验和感受。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三力“,分别是观察力、思考力以及行动力,这也是对班主任的要求。接着陈老师与我们谈论了始业教育。因为每个班级、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采取适当措施,要能够始终关注,及时发现,细细琢磨。而后,老师为我们举了七年级与九年级的两个始业教育案例,让我们进一步理解如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始业教育。第三个部分陈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基于“三力”的活动组织,其中关于体育节的几点思考让我受益匪浅,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把体育节当成另一节“课堂”,用发展的观点对待体育节,通过写信、制定表格、观看影片的多模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这样的班级活动,找到自己的定位与价值,高效分工。在体育界过程中,要积极关心学生,参与其中,作为班主任要有高度的敏感性,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开导调整。体育节也是矛盾多发的时节,班主任要促进正向的成长力量。在体育界结束过后,也要及时与学生分享精彩瞬间,进行总结跟教育升华。最后的部分陈老师还为我们展示了他在班主任工作中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一棵树的故事、新年嘉年华等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构建起跟家长沟通的桥梁。

2021年12月1日下午,“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中,邹丽娟老师先是就文本对同学们按照语场、语旨、语式来进行了分析,为之后的观课做了一下预习。在张雨学姐的模拟上课上,将invite分成decline和accept两种结果进行分析,虽然只有短短10分钟的试课,但是内容丰富且完整。在郭瑞荣老师的上课视频上,老师的导入环节很自然,衔接的很棒。老师以“Do you have any fun on this weekend?”引出话题,以我有一个朋友做的事和图片引出词组,并带着同学们跟读。等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一星期里会做的事后,老师以"Can you guess my weekend? I will come to a party."来引出参加派对这个课文主题,提问同学"Can you come to party with me?"来加深学生对Can you...句型问答的理解。接着自然的谈起自己的朋友Anna也在邀请大家去参加她的派对,自然的过度进听中环节。在听中时老师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答句,并强调反复练习了重难单词的读音。另外也关注到了单纯回答yes后需要更进一步的对话,以 “What information do you want to know” 提问学生对对话进行理解。

12月2日上午的讲座中,杜莺老师以 9AM4U2 My "perfect" holiday为例,向我们分享了她对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文本解读路径的思考。讲座以三部分展开,遵循课标要求,解读教材文本和实践教学设计,让我受益匪浅。目前英语课程出现的模式化和形式化以及浅层次学习是英语教学的痛点,也是课标改革的重点,我们在设计课程时应遵循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多元素多领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其次,解读教材文本是教师备课中重要的一环,文本解读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作者与读者交流的价值,要彰显“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性,生成性,个性等”特征。最后,老师以"M4U2 My perfect holiday"为例,一步步带领我们如何设计一堂优质的英语课堂。老师的活动设计贯彻了第一阶的学习理解性活动,第二阶的应用实践活动和第三阶的迁移创新性活动,实现了从低阶到高阶,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这节课最令我们记忆深刻的就是老师抓住了文章中的留白,使同学们能够基于文章进行联想,并且进行拓展,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另外,老师还运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梳理了文章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还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画出在未来主人公可能会有的情绪变化,根据所学的进行了很多拓展。非常感谢杜莺老师的分享!

12月2日下午讲座伊始,金浪老师便强调了“整体性”重要性。作为教师,在备课及组织课堂时,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思辨性,进行一体化教学。在分析课例之前,金浪老师给大家15分钟写下对于近日线上见习对于教材,实际课堂的问题与思考。带着问题与思考听讲座并在讲座过程中逐渐解开心中的疑惑,这样的学习方式着实让大家受益匪浅。第二个环节是金浪老师带领大家学习金昊老师的课例“Writing a travel guide”,学习如何给出“Tour suggestions”的听说课教学设计。可以说,大家对金昊老师的课例感触颇多,大家不仅学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应该如何开展,而且金昊老师的板书设计也非常有亮点,非常新颖,而且条理清晰。在最后的小组活动中,金昊老师在课堂中要求明确,分配的任务清晰且没有固定表演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一个地方。最后,金老师就金昊老师的课例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要点进行总结。综上所述,这节课让大家受益匪浅,非常感谢金浪老师的精彩讲座与热情分享!

 12月3日上午8:30-11:30温州市首届名师金浪老师线上开展《高中读写课策略与方法》的讲座。在讲座中,金老师首先以Online Safety为例,为我们详细分析了如何上好一堂读写课,如何以读促写,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思路,针对文本的思维导图角度入手。之后金浪老师给予我们15分钟时间从这些角度入手先行分析接下来要听的课的文本,使得我们更有所得。在观看完台州名师陈一军老师的《Unit 5 Write a blog about English study》,金浪给予我们思考的时间,让我们分享自己认为陈老师最出彩的一点进行分享,也为我们详细分析了我们的想法。我认为有所思考后,经过金浪老师的及时分析解答后,我们收获了更多,学习名师做得好的地方。除此之外,金浪老师也慷慨解囊,无私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分享给同学们,感谢金浪老师的认真负责,让我们学习了很多策略和方法。

12月3日下午的讲座中,徐立群老师以NSE 7A Module 8 choosing presents Unit 1 I always like birthday parties为范本,对我们进行了沉浸式的互动合作主题学习与考核。在三十分钟内,各小组分别设计一堂含作业与板书的听说课,再由随机抽取各小组一位同学进行发言,阐述本组的教学设计以及各环节设计意图,同时由徐老师进行互动式即时点评。最后由刘宪达老师进行文本解读并呈现课堂教学过程。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以及被老师点评,这样的机会是很宝贵的,这样的沉浸式教学让我们能体验到老师的角色,将这几天来所学到的东西来进行一个运用与展示,并根据老师给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这样的一次活动让我们有了暴露自己的缺陷和改正自己的机会。同时,还能听到其他小组新颖的想法,取长补短。活动设计结束后,我们带着对于这节课的想法与疑问学习了刘宪达老师的课堂。刘老师指出在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学习能力,还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以及少个别同学的情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要成为一名老师非常的不容易,需要学习的地方还非常多。

    五天的见习时间转瞬即逝,感谢所有老师的认真付出。线上并没有阻碍我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感谢老师们对于我们问题的耐心解答,我们收获颇丰,也请相信我们会用好所学知识,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