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教书育人,学无止境----教育研习第二日迎来名师分享听说课,写作课、主题式项目学习和过程性写作专题

发布时间:2021-05-27

 2021年5月25日,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生来到了温州八中继续第二天教育研习。今天,领略了温州第八中学陈博丽老师,林海娟老师和温州市第十九中娄歆琪老师的英语教学魅力,聆听了刘毅老师和徐立群的英语教学讲座。一整天下来,大家受益匪浅!

上午的第一节课是由陈博丽老师带来的 How to be the winner in Club interview》。陈博丽老师以初一学生为对象,为温大学生展示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听说课,课堂内容丰富,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中,学生们展示了如何提问应聘者和如何评价招聘者和应聘者。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惊叹。接下来的一堂课同样精彩,是林海娟老师带领初一学生展示得一堂综合课--Running for the monitors of the clubs》。 引导学生以写作为基础,修改为辅,最后产出一次班委竞选演讲。活动层层递进,知识环环相扣。在感受过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的基础之上,刘毅老师开展了《基于主题式项目学习的初中英语模块教学实践》讲座,带领了学生们了解什么是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让学习进行创作、验证、完善并制造出某种东西的活动。并介绍了项目学习的五个核心,分别是联结真实世界,学习的核心,结构性学习,学生驱动和多元评价。刘毅老师还分享了一些教学案例来使项目学习的概念更加直观。刘老师希望温大学生的评课能够以融合项目学习的要素进行评价。接着,温大学生就十个不同方面的评价量表对陈博丽老师和林海娟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课和评课活动。温大学生的研课的过程积极认真,各个小组围成一个圈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派出一个代表进行评课。评课结束后,陈博丽老师,林海娟老师和刘毅老师对温大学生的评价给予回应,对温大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解答。同学们在研课、评课和疑难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收获颇丰。

下午的研习活动中,娄歆琪老师开展了一节以读促写的写作课--Writing-How to give advice》,同学们观摩了娄老师的课后,小组进行认真的研习,并进行了评课,娄歆琪老师和徐立群老师给出了十分详细的回应和解答。徐立群老师开展了一个简洁明了的《过程性写作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点启示》讲座,分享她对过程性写作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看法,指出了写作教学中的几大误区,注重成品,忽略过程;注重输出,忽略输入;注重知识,忽略技能;注重结论,忽略反馈。并形成她个人对阅读目标的定位”reading for language, plots, details, strategy, skills, structure, writing, enjoyment, thinking,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今天徐立群老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对于任何事物,应该形成自己的看法,不是copy别人。

来自我校同学的反馈:

“今天很高兴来到温州第八中学见习,上午通过陈老师和林老师两位优秀老师的讲课,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以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中,都对学生渗透了情感态度,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课堂具有人情味。并且她们都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讨论,最后在小组活动中,通过社团招新还有社团主席竞选的形式,让学生在展现自我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气氛活跃,趣味性强。在这过程中比较有趣的是,组员有为发言代表的同学应援,以此可以看出老师平时有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另外从刘毅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了一种与平时教学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主题式项目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偏向课外的拓展,在产出注重让学生进行创作、完善出某种东西。两位老师的讲课正是这个教学方式。”

“在娄老师的写作课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她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一步步提问引导学生寻找答案。我认为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来发展思维,如果直接给出答案,效果就不是很好。然后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老师有在各组之间走动,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了引导和帮助。还有我觉得老师做得很好的是写作的布置上,用三种颜色标出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写作的大概框架,其中给level C的学生具体的框架例句。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生满足求知欲,使中差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充满信心。最后从徐立群老师写作教学方式的讲解中,我了解了写作教学的误区以及教写作的目标定位,让我在以后的教写作时目标更明确。总而言之,很感谢能有机会听到老师们精彩的课堂以及讲座,让我学习了很多。同时在评课中,让我了解课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此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我的课堂中。”

教育是一个循循诱人,嘉言善行的过程,教育的过程中,学习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在学习和进步,是谓教书育人,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