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实践中成长,感悟中提升——记23英语(师范)3班在温州市第二十中学教育见习中期实报
发布时间:2025-05-20
时光荏苒,在温州市第二十中学的见习生活已悄然度过一周有余。这段时间里,见习生深入课堂,在听课与教学实践中收获颇丰,对教育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感悟。
一、多元课堂展风采,听课学习促提升
英语教学上,带教老师们展现出了高超的教学技巧。他们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单词、句子在课堂上跳跃起来。有的老师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运用英语交流;有的老师借助多媒体资源,将英语文化与语言知识巧妙融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仔细观察着他们如何把控课堂节奏,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例如,在林青湘老师的语法课中,她为同学们传授了分层教学的方式,面对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运用中文作为“脚手架”,先确保学生能够听懂、理解,再逐步引导他们用英语表达。她戏称自己像是变成了 “语文老师”,这种生动的比喻让见习生明白,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同时,林老师还引导见习生思考:“如果面对基础更好的班级,该如何调整教学方法?” 这一问题引发了大家对差异化教学的深入思考。
班级管理上,班主任们的课堂管理艺术令人赞叹。例如,吴贵洲老师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张弛有度。跑操时,他用口哨精准指挥队伍,陪着学生一起跑,用行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班会课上,他精心准备期中考奖励,既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又能在纪律松懈时适时拧紧学风。“和学生关系太近会失去威信,太远又难沟通,必须把握好分寸”,这一经验让见习生对班级管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他的管理下,班级的科学成绩明显优于其他科目,充分体现了良好班级管理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实践初体验,反思改进助成长
除了听课,见习生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开启教学实践新体验。
见习生们认真负责地承担起批改作业的任务。批改前,仔细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作业的考察重点和评分标准,确保批改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批改过程中,对每一份作业都进行细致检查,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还注重学生的解题思路、书写规范和学习态度。批改完成后,对作业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统计高频错误类型和知识薄弱点,为后续的教学辅导和课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例如发现多数学生在某一章节的知识点理解上存在困难,便会与指导老师沟通,探讨如何在后续教学中强化该部分内容。
教案制作同样是见习生的重要实践。他们结合教材与学情,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吸引学生,在导入部分反复构思,依据知识点难度规划互动活动。初稿完成后,主动请教指导老师,针对教学方法、板书设计等细节多次修改,将教案打磨成授课的有力支撑。
最让见习生收获满满的,莫过于课堂授课了。站上讲台前,他们反复打磨教案,模拟授课流程。授课时,努力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互动调动课堂气氛,在讲解知识点时,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大家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个别见习生因紧张忘词,学生们便用鼓励的眼神让他重拾信心;有的见习生通过有趣的小组活动,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每次授课结束,见习生都会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
一周的见习,是初为人师的“试水”,更是教育理想的“扎根”。从教案上的密密麻麻批注,到课堂上的一次成功互动;从作业本上的红色修改符号,到学生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见习生们在实践中读懂了“教育”二字的重量与温度。
接下来的日子里,愿我们继续以虚心为帆,以勤奋为桨,在三尺讲台上深耕细作,静待花开。
一审:叶 丹
二审:邵康燕
三审:何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