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根植教育沃土 共育参天之木——记我院2022英语(师范)实习生温州榕园学校教育实习实践
发布时间:2025-05-18
2024年3月至5月,我院2022英语(师范)专业实习生扎根榕园学校,以"像树一样生长"的校训为指引,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汲取养分。在两个月的浸润式学习中,我们以班级管理为根,以课堂教学为干,以教研反思为枝,以师德涵养为叶,在指导教师的悉心引领下,完成从教育理论到实践能力的转化。
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望。实习期间,我们见证了学生如幼苗般拔节的成长,也亲历了自身从"新芽"到"抽枝"的专业蜕变。下面记录了我们与榕园师生共同生长的教育叙事,愿以文字为年轮,铭刻这段充满生命力的成长时光。
#01班级管理实践纪实
以心育新 共筑成长
1. 聚力同行,青春绽放
班级凝聚力的培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在温州榕园学校的两个月实习中,我们以“尊重与共情”为纽带,通过日常关怀与集体活动双向发力,逐步构筑起温暖向上的班集体。在科技节中,学生们化身“小小科学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创意实验,从电路拼接至机器人编程,他们在协作中攻克难题,在展示中收获掌声;校园歌唱大赛上,班级团结一心,从选曲排练到灯光设计,每一份参与都让集体荣誉感悄然生长。
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的“成长型思维”:某次科技作品调试失败后,班长主动召集组员复盘,一句“失败是数据,成功在下次”让团队重燃斗志;合唱排练中,声部配合屡屡失误,文艺委员带领队员逐句磨合至暮色降临。这些瞬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凝聚力不仅是欢声笑语的陪伴,更是共克难关的信念。
2. 心育赋能,向阳生长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唤醒心灵。”实习期间,我们以心理主题班会为支点,撬动学生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的深层成长。通过“情绪气象站”班会,学生用色彩绘制心情图谱,分享压力故事,并在“心理能量瓶”活动中写下彼此鼓励的话语。
针对青春期人际敏感问题,我们创新设计“人格星球探索”系列班会:依托MBTI性格测试,学生化身“星际旅人”,在小组任务中发现不同性格特质的协作价值。此外,“谣言止于智者”情景剧班会中,学生自编自演校园故事,用幽默方式拆解语言暴力,班级舆论氛围显著改善。
知行并进,向新而行
这段浸润式实习让我们深刻体悟:新时代班级管理需兼具温度与智慧。我们尝试将“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融入个别谈话,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方案。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温州榕园学校的实践让我们坚信:当教育者以专业智慧培土,以真诚爱心浇灌,每颗种子都将在属于自己的季节舒展绽放。未来的教育之路,我们将继续怀揣敬畏之心,以更坚实的专业能力守护成长星火,让教育的美好生生不息。
#02 教学设计研习汇报
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策略探索
在本次英语实习期间,我们创新采用"试讲-观课-研讨"三位一体的研习模式,以外研社七年级下册Unit5 Amazing Nature为例,深入探究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实习生无生试讲实践
全体实习生依次进行1小时备课,15分钟教学展示,重点呈现读写转化关键环节。鲍欣怡同学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朱金铃同学创新设计"自然特征坐标图"整理文本信息,韩乐沁同学则采用视频导入激活语境。试讲结束后,各指导老师对实习生进行评价与建议,提出了试讲中暴露出的若干共性问题:对学情预设不足、写作支架搭建不够系统、评价反馈流于形式等实践中的困惑,都为后续观课提供了聚焦点。
二、名师示范课观摩
提高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我们在自己进行反思之后,听了张宁老师对本节读写课的理解和演绎,收获颇多。张宁老师的优质课呈现三大特色:首先以真实语境贯穿教学,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沉浸式"感受自然奇观及其意义;其次运用可视化策略,用色标区分文本中的描写手法,实时投屏展示学生写作过程;最后动态生成教学资源,将学生典型错误转化为教学契机。特别是"写作分步指导"环节,从词汇激活到框架搭建再到创意表达,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该节示范课最值得借鉴的是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敏锐捕捉。当学生出现理解偏差时,教师没有急于纠正错误,而是将其转化为讨论素材;当发现多数学生卡在某个写作难点时,立即插入微型讲座。这种基于实时学情调整教学节奏的能力,体现了"以学定教"的专业素养。
三、深度教学反思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实习生教学更多关注知识传递,而示范课则着力培养学习策略;我们多采用静态PPT展示,名师则灵活运用AR、平板等互动技术;在评价反馈方面,我们停留于教师单向评价,而示范课构建了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这些差距启示我们:读写课应当成为学生策略训练的"练兵场",技术应用要服务于学情可视化,评价反馈需要贯穿学习全过程。
四、教学改进方向
基于研习收获,我们重构教学设计:一是实施"双线教学",既完成教材任务,又系统培养"信息提取-语言转化-框架应用"的写作策略;二是合理运用技术工具,如课前语音测评、课中随机互动、课后智能批改;三是建立"预写作-初稿-互评-终稿"的全程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指导。
本次研习打破传统"听评课"模式,通过亲身实践、名师示范、对比反思的闭环学习,使我们真正实现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能力的转化。作为准教师,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研究需要扎根课堂现场,专业成长离不开持续反思,唯有将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才能真正提升育人质量。
#03教研活动研习汇报
2024年3月14日下午,全体温州榕园学校英语组老师集中开展了七年级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主要服务于英语组对新教材的研究与磨课活动。本次活动由七年级的三位老师的有生课堂展示、三垟中学老师的课程设计思路研讨以及全体英语组教师和实习老师自由讨论与分享三个环节组成。
课堂展示亮点
周梓萌老师创设"校园电台"情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掌握交际策略;章语涵老师则构建系统的听力训练体系,以"预听-精听-复听"三阶教学培养元认知能力;何星瑶老师更是充分考虑学情,听力环节设计丰富多样,且逐步增加了难度,同时融入了语音教学、预测策略和如何表达不同意见的技巧,既提升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运用策略。三位教师对同一材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展现了教学设计的多样性。
深度研讨收获
课后研讨中,教师们围绕三个核心展开讨论:
情境创设与策略训练的平衡点
听力材料的多维度开发
健康饮食主题的意义升华
通过对比分析,提炼出"目标导向的活动设计""真实语境的策略迁移"等关键经验。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采用"双师对比研究"模式,通过真实课例展示、深度研讨分析,实现了教学智慧的共创共享。作为实习生,我们深刻体会到:一堂好课的诞生,既需要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更离不开团队的专业碰撞与持续打磨。这种教研模式不仅展现了教学设计的多元可能,更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本。
2024年3月21日下午,温州榕园学校八年级英语组开展“聚焦教学困境,共探解决之道” 集体备课活动。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旨在针对八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由教学问题梳理、典型课例分析、分组研讨解决方案三个环节组成,全体八年级英语教师及实习教师共同参与。
教学困境聚焦
备课组首先梳理了当前八年级英语教学面临的三大共性问题: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能力薄弱;语法教学中语境创设不足;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衔接不畅。
课例研讨亮点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提供了自己的特色解决方案:
吕老师展示了“阅读策略可视化”课例,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系统掌握skimming和scanning技巧;钱老师创新设计"语法微情境",将被动语态教学融入校园改造项目讨论;姜老师分享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示范如何建立单元各课时间的内在逻辑关联。
本次集体备课采用"问题驱动-课例示范-团队共创"模式,充分展现了集体教研的力量。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困境的突破,需要教师个体的实践智慧,更离不开团队的系统思考和协同创新。这种聚焦真问题、寻求实对策的教研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04师德体验研究成果
"三心"滋养教育诗篇
耐心:静待花开的温柔叙事
教育是生命与时间的共舞。学生需要时间来获取、思考并获得新的知识与想法。老师所要做的是在做好引导者的同时有等待的耐心。不管是新单词、新句式还是新语法,学生都将会通过不断的巩固掌握得更好。教育者以静默的守望,将急躁锻造成温润的器皿,盛放每一粒种子的独特时序。
恒心:奔涌不息的职业长歌
恒心是教育者与岁月缔结的契约。永远比学生早到比学生晚走的班主任,每一个为课件及教学设计细细思索深耕的时刻,教师从未停止进步的步履、学习的步履,在专业长河中刻下蜿蜒的印记。不放弃每一次引导学生思考的机会,不放弃每一次促使学生进步的机会。教师经年累月的教学札记,折射出教育生命的坚韧光泽。正如江河不择细流,教育者的坚持亦在细微处拓印永恒。
爱心:照亮心壑的温暖革命
爱是教育宇宙最恒久的坐标系。教师心中有学生,才能将温暖传递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提高和成长,做学生良师益友。编织“家庭联络簿”,让家校共育的温情叙事如藤蔓生长,让教育的温度穿透钢筋水泥,在心灵荒原上催开一片绿洲。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此次实习不仅让我们师范生们体验到教书育人的责任与喜悦,更坚定了我们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知行合一,方能行稳致远!
一审:叶 丹
二审:邵康燕
三审;何永成